众所周知。Blender是一款以建模为基本功能的3D软件。然而实际上它也是一款非常出色的2D动画软件。通过将三维模型转换为2D线稿的方式。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趣的效果。那么。具体如何实现这些效果呢?今天。我们将详细解析一下!
第一步:设计动画3D模型
为了让我们的线稿动画效果更有趣。我的建议是制作一个可以以三维视角旋转变化的3D模型。当然。您也可以通过混合现实的方式。制作一个固定的模型。并通过摄像机的不同角度来实现观察视角的多样性。
我们可以以Blender自带的猴头为例。在3D场景中新建一个猴头。并为它在任意一帧上的旋转值打上关键帧。然后进入猴头的“曲线编辑器”。为其“Z欧拉旋转”新增一个“生成器”修改器。这样猴头就能在Z轴上持续旋转。通过调整“系数”。我们可以控制旋转速度。
当然。我们也可以在第20帧或30帧时。以Z轴旋转90°并打上关键帧。然后在时间轴按T。将其插值模式设置为线性。并按Shift+E选择“线性外插”。这样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。旋转速度的控制转变为对关键帧的控制。想要转得快一点。就让两个关键帧之间距离更近;想要转得慢一点。就让它们距离更远。
第二步:添加物体线条画效果
模型制作完成后。接下来我们需要为它添加线稿效果。我们可以利用Blender的“蜡笔”功能来实现:只需选中猴头。按Shift+A添加“蜡笔”“物体线条画”。就能自动生成一个基本线稿效果。
但此时。如果我们隐藏猴头并播放视频。会发现线稿立即消失。这是因为我们还需要对线稿进行烘焙。才能在脱离原模型的情况下显示线稿。不过此时。我们暂时不急着烘焙。因为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调整。首先旋转视角。您会发现线稿并不出现在猴头的每一条边上。这是因为线稿的生成默认遵循摄像机遮挡关系。也就是说。只有在摄像机可见的位置才会出现线稿。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。
接下来。我们对线稿的参数进行调整。线稿的位置、旋转、缩放等参数并不像传统模型那样在“物体属性”中调整。虽然“物体属性”也有相应选项。但您会发现这些选项并不能起到调整的作用。实际上。需要到“物体数据属性”中进行调整才能生效。
其次。线稿是通过“线条画”修改器实现的。因此很多线稿的显示参数需要在修改器页面进行调整。例如。调整“边缘类型”中的“折痕”参数可以增减可见的线稿数量;在“样式”选项中。我们可以调整线稿的描边宽度和不透明度。“遮挡”选项可以设置线稿遮挡的范围。通常情况下。当猴头旋转到背后时。我们不应该看到它面部的线稿。但通过调整遮挡范围。我们可以自由地控制这一效果。
线稿的颜色也是可调的。需要进入“材质属性”。对笔画的基础色进行调整即可。在完成设置后。我们可以在“视效属性”中添加一些有趣的效果。比如辉光效果和线稿像素化显示。
除此之外。在修改器界面中还可以为线稿添加“噪波”修改器。这个修改器会让线稿的每一帧都有微小的变形。从而很好地模拟手绘时每一帧存在的误差。增强真实感。在完成设置后。我们就可以回到“线条画”修改器进行烘焙。完成烘焙后。就可以隐藏猴头模型。进行渲染输出了!
单元总结:风格化的3D设计思维
实际上。在许多科幻类游戏中。比如《赛博朋克2077》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效果都是使用线稿画的3D模型。这种设计方案打破了传统3D设计的网格化限制。使其成为2D动画设计的新方向。不仅具有很强的可玩性。而且除了针对个别物体进行线稿画风格之外。我们还可以将线稿画风格应用于整个场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zgqzhs.com/76106.html,转载请说明来源于:渲大师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!